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
首页-->便民服务-->法律法规
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
| | 】  来源:   时间: 2016-05-05  作者:    

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 

若干问题的规定 

颁布日期:2015-04-15 

为保护公民、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行使诉权,实现人民法院依法、及时受理案件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》等法律规定,制定本规定。 

第一条 人民法院对依法应该受理的一审民事起诉、行政起诉和刑事自诉,实行立案登记制。 

第二条 对起诉、自诉,人民法院应当一律接收诉状,出具书面凭证并注明收到日期。 

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、自诉,人民法院应当当场予以登记立案。 

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、自诉,人民法院应当予以释明。 

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提供诉状样本,为当事人书写诉状提供示范和指引。 

当事人书写诉状确有困难的,可以口头提出,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。符合法律规定的,予以登记立案。 

第四条 民事起诉状应当记明以下事项: 

()原告的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民族、职业、工作单位、住所、联系方式,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、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、职务、联系方式; 

()被告的姓名、性别、工作单位、住所等信息,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、住所等信息; 

()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; 

()证据和证据来源; 

()有证人的,载明证人姓名和住所。 

行政起诉状参照民事起诉状书写。 

第五条 刑事自诉状应当记明以下事项: 

()自诉人或者代为告诉人、被告人的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民族、文化程度、职业、工作单位、住址、联系方式; 

()被告人实施犯罪的时间、地点、手段、情节和危害后果等; 

()具体的诉讼请求; 

()致送的人民法院和具状时间; 

()证据的名称、来源等; 

()有证人的,载明证人的姓名、住所、联系方式等。 

第六条 当事人提出起诉、自诉的,应当提交以下材料: 

()起诉人、自诉人是自然人的,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;起诉人、自诉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,提交营业执照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、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;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能提供组织机构代码的,应当提供组织机构被注销的情况说明; 

()委托起诉或者代为告诉的,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、代理人身份证明、代为告诉人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; 

()具体明确的足以使被告或者被告人与他人相区别的姓名或者名称、住所等信息; 

()起诉状原本和与被告或者被告人及其他当事人人数相符的副本; 

()与诉请相关的证据或者证明材料。 

第七条 当事人提交的诉状和材料不符合要求的,人民法院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在指定期限内补正。 

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补正的,人民法院决定是否立案的期间,自收到补正材料之日起计算。 

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没有补正的,退回诉状并记录在册;坚持起诉、自诉的,裁定或者决定不予受理、不予立案。 

经补正仍不符合要求的,裁定或者决定不予受理、不予立案。 

第八条 对当事人提出的起诉、自诉,人民法院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,应当作出以下处理: 

()对民事、行政起诉,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; 

()对刑事自诉,应当在收到自诉状次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是否立案; 

()对第三人撤销之诉,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三十日内决定是否立案; 

()对执行异议之诉,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是否立案。 

人民法院在法定期间内不能判定起诉、自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,应当先行立案。 

第九条 人民法院对起诉、自诉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立案的,应当出具书面裁定或者决定,并载明理由。 

第十条 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、自诉不予登记立案: 

()违法起诉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的; 

()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; 

()危害国家安全的; 

()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; 

()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的; 

()所诉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。 

第十一条 登记立案后,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限内交纳诉讼费的,按撤诉处理,但符合法律规定的缓、减、免交诉讼费条件的除外。 

第十二条 登记立案后,人民法院立案庭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审判庭审理。 

第十三条 对立案工作中存在的不接收诉状、接收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,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补正诉状内容,以及有案不立、拖延立案、干扰立案、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或者决定等违法违纪情形,当事人可以向受诉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投诉。 

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投诉之日起十五日内,查明事实,并将情况反馈当事人。发现违法违纪行为的,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;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 

第十四条 为方便当事人行使诉权,人民法院提供网上立案、预约立案、巡回立案等诉讼服务。 

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,尊重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行业调解、仲裁等多种方式维护权益,化解纠纷。 

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依法维护登记立案秩序,推进诉讼诚信建设。对干扰立案秩序、虚假诉讼的,根据民事诉讼法、行政诉讼法有关规定予以罚款、拘留;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 

第十七条 本规定的“起诉”,是指当事人提起民事、行政诉讼;“自诉”,是指当事人提起刑事自诉。

第十八条 强制执行和国家赔偿申请登记立案工作,按照本规定执行。 

上诉、申请再审、刑事申诉、执行复议和国家赔偿申诉案件立案工作,不适用本规定。 

第十九条 人民法庭登记立案工作,按照本规定执行。 

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201551日起施行。以前有关立案的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,按照本规定执行。 

 

主办:河南省人民检察院 地址:郑州市郑汴路东段 举报电话:12309

未经本网书面授权,请勿转载、摘编或建立镜像,否则视为侵权。

备案号:京ICP备10217144-1号 技术支持:正义网